收藏本站 我要纠错

电位器选购指南

关注指数:19249
  • 在multisim 电位器怎么找

    元件栏中的第二项(基础元件,也就是所有的电阻、电容所在的那个大项)。最后一个子项,potentiometer,里面全是电位器。 [查看全文]
  • 单圈合成碳膜电位器 WTH118-1A 2W 1M5 1.5M 1.5兆 可调电阻器
    2.4元
    单圈合成碳膜电位器 WTH118-1A 2W 1M5 1.5M 1.5兆 可调电阻器
  • 请问 HF B100K 三脚电位器怎么接线?

      接法:两边的接脚,一脚接地,就是0电位,一脚接需要调整的很高点位,中心是输出端,接电源输入端或需要调整的信号输入端。电位器:电位器是具有三个引出端、阻值可按某种变化规律调节的电阻元件。电位器通常由电阻体和可移动的电刷组成。当电刷沿电阻体移动时,在输出端即获得与位移量成一定关系的电阻值或电压。电位器既可作三端元件使用也可作二端元件使用。后者可视作一可变电阻器,由于它在电路中的作用是获得与输入电压(外加电压)成一定关系得输出电压,因此称之为电位器。 [查看全文]
  • Proteus 中电位器怎样调出来

    快捷键P ,输入POT,找到POT-HG、POT-LIN和POT-LOG,其中POT-HG是可以细调的。电位器中有数值显示。 [查看全文]
  • 5个引脚的声音电位器怎么检测好坏?用数字万用表

    5个脚的,有一个脚是公共极,通常接,GND ,有的在中间,有的在最边上 把电位器旋转到总行程的三分之二处。然后用数字表,找出两个阻值很高的引脚 这两个引脚,分别是两个电位器的独立末端。通常接信号来源。 然后再用这两个引角分别为固定点,找出很高电阻一半阻值的引脚,这个引脚就是,公共GND,引脚。 然后以,GND引脚为固定点,分别测量另外两个没有确定的引脚。此时,调动电位器,阻值会变化,调节到,阻值超过,电位器额定阻值一半以上的位置。然后用两个,独立末端引脚,为固定点,分别测量这两个引脚,阻值得小的,便与... [查看全文]
  • 变频器外引电位器怎么接线

    分别接在电阻的这两颗线上,另一个线接在调节端子上。红线接在黑头上,插在小洞里。将红外接电位器的两端接+10V和ACM,滑动端接电压输入端AVI。变频器与外接电位器之间接线应用屏蔽线,且要三线均屏蔽。变频器与外接电位器之间距离超过2米时,要考虑屏蔽线的质量,线径不能小。变频器与外接电位器之间距离超过10米时,建议在保证屏蔽线的质量和线径下,再套铁管。在保证屏蔽线的质量和线径下套铁管,距离可以超过200米,原则是变频器端,线路压降可以忽略,若压降过大,可以用单芯铜线屏蔽代替屏蔽线。 [查看全文]
  • 关于变频器调速中的电位器选择…

    按照变频器说明书的接线图中选择电位器阻值和电位器功率。一般选择线性电位器。如果需要精确缓慢调速应选择多圈电位器为好。因为多圈电位器相当于扩大了旋转的角度,调节更精细。 电位器在变频器调速中的作用 :就是对DC10V的电压进行分压。然后送到变频器模拟电压输入端用以调速。 选2K或10K的电位器哪个会快或慢?线性的电位器2K或10K的在旋转到相同的角度时,电阻是不一样的,但分压是一样的,所以调速快慢是一样的。 [查看全文]
  • 电位器旋钮开关LA42DWQ-22可调开孔22mm精密调速器1K5K变频器10K
    12.84元
    电位器旋钮开关LA42DWQ-22可调开孔22mm精密调速器1K5K变频器10K
  • ABB变频器ACS550外接0-10V电位器参数如何设定

    请按说明书49页接线图,2接滑动端,3和4分别接变阻器线圈,把参数9902里应用宏选择ABB标准模式,就可以了. [查看全文]
  • 怎样判断电位器的好坏

    电位器实质上就是一只可变电阻。以47K电位器为例:它的A, B,C,焊片输出点,B为中点,A至B点和C至B点阻值均为47K,只不过大小变化的方向相反。用表打到R*1K挡,测A,B点和C,B点,阻值均为47K。从小到大阻值变化越均匀越好。测A,C点阻值为47K,不变化。符合即为合格品。 [查看全文]
  • 变频器怎么用两个电位器控制两种速度?请教怎么个接法?

    你是想用两个电位器实现两段速了,把两个电位器的头尾两端分别并联,然后一边接到了变频器输出的10伏(有些是12伏或者5伏),另外一边接10伏对应的地端;另外准备一个两组常开常闭触点的继电器,两个电位器的中间抽头分别接到一个独立的常开触点和独立的常闭触点上就可以了,然后你来控制这个继电器线圈的通断来选择两种速度 [查看全文]
  • 密封电位器是如何清洗的?

    在密封电位器的孔缝处注入电子清洁液或高度高粮酒(酒精)再来回转动,电吹风吹干(凉风),试机!不好可再重复即可! [查看全文]